社会活动有哪些?传统文化社会实践活动有哪些?
2023-02-16 10:32:26 来源:中海网
1
听新闻

社会活动有哪些?

1、体育赞助体育活动拥有广泛的观众,往往也是新闻媒体报道的对象,对公众的吸引力比较大。因此,赞助体育活动,往往是社会组织公益活动的重要选择。

2、文化赞助文化生活是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。组织进行文化生活方面的赞助,不仅可以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,丰富公众的生活内容,而且可以培养与公众的良好感情,大大提高组织的知名度。

3、教育赞助常见的赞助方式有:赞助学校的基本建设。如图书馆、实验楼等的建设,或者为贫困地区建校办学、修缮校舍或场地;赞助学校专项经费。如专项科研基金和设立奖学金等;赞助教学用品。如设备、器材和图书资料等。

4、学术理论社会组织赞助学术理论活动,既可以利用学术理论活动在公众中的影响,提高社会组织的知名度,又有利于得到专家的咨询和建议,从而改进社会组织的工作。

5、福利慈善赞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,是指组织通过出资参加社区市政建设,为各种需要社会照顾的人提供物质帮助和开展义务服务活动等措施。

6、爱心传递全名名称《公益中国爱心满世界》慈善机构成立,首次亮相是在北京朝阳剧场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庆六一大型晚会,由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倪萍主持,更有众多影视明星和著名书画家到场助兴,并奉献爱心。

7、植树造林比较知名的植树公益活动是“百万森林”,由气候组织联合中国绿化基金会、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共同发起,百万森林项目由线上和线下两部分组成,分别为“减碳行动”和“我要1棵树”,简称“减碳赠树”, 目标是种植百万沙棘树,以每个贫困农户家庭5亩 (每亩400块)的援助标准, 帮助中国西部气候贫困地区人口改善生态环境、增加收入。扩展资料:公益目的组织开展公益活动的目的,有两方面:1、显示爱心,为本组织树立起关心社会公益事业、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良好形象;2、一次比商业广告更具说服力的宣传机会,有利于提高组织的知名度和美誉度;因此,开展公益活动得到了有经济实力组织的普遍重视。

传统文化社会实践活动有哪些?

1、熬年守岁。

守岁是中国民间在除夕的俗,又称照虚耗、熬年。指在除夕夜一家人团聚,熬夜迎接农历新年的到来。守岁最早在西晋就有记载,百姓点起蜡烛或油灯,通宵守夜。

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:年长者守岁为“辞旧岁”,有珍爱光阴的意思;年轻人守岁,是为延长父母寿命。在日本、越南、泰国等东南亚国家,受中国的影响,均有除夕守岁之说。

2、清明扫墓。

清明节祭祀扫墓的俗和丧葬礼俗的演变有着重要的关系。据载,古代“墓而不坟”,即只打墓坑,不筑坟丘,所以也就没有办法进行扫墓祭祀,也就没有相关的记载。

后来“墓而且坟”,即埋葬之后在筑起坟丘,使祭祖扫墓的俗有了依托。到了秦汉时代,扫墓祭祖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。

3、端午赛龙舟。

赛龙舟,是端午节的主要俗。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,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。他们争先恐后,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。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。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,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。竞渡之,盛行于吴、越、楚。

4、重阳登高,佩茱萸。

据南朝文学家吴均在《续齐谐记》里记载,重阳节登高、佩茱萸的俗源于汉代“桓景避难”的传说。

传说东汉时汝南人桓景拜仙人费长房为师。有一次费长房对桓景说,某年九月初九有大灾,要他速速回家,告诉家人缝一些袋子,里面装上茱萸,系在臂上,然后登山饮菊花酒,这样才能躲过大祸。

到了九月初九这一天,桓景按照师父的话做了,带着全家人登山,果然安无事。晚上回到家中,发现鸡犬牛羊全都死了。此后人们每到九月初九就登高、野宴、佩戴茱萸、饮菊花酒,以求免祸。

5、腊八节喝腊八粥。

腊八粥的起源,始之于我国古代天子国君,年终时的祭祀农神,叫做“天子大蜡八”,而“天子大蜡八”则是起源于我国古代,炎帝神农氏的“始作蜡祭,以告上苍”。

旧时,腊月初八吃腊八粥,算是大家万户的俗,甚至主人会为家里的鸡狗喂上几勺,花卉果树枝干上涂上几口,认为这样必能六畜兴旺、果实丰收,如童谣里说道:“腊八粥,腊八饭,小鸡吃了就下蛋”。

皇宫的腊八粥用上等奶油、羊肉丁、五谷杂粮,干果红枣、桂圆、栗子、花生、菱角、核桃仁、葡萄干、瓜子仁、金糕、青红丝等材料熬制;而民间用杂米、豆、核桃、榛子、松子、枣、栗之类,盛起后,碗中上铺干果色糖制作。

标签: 社会活动有哪些 传统文化社会实践活动有哪些 熬年守岁 清明扫墓

责编:

精彩推送